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历史之旅» 战“疫”系列之四:万众送“瘟神”

战“疫”系列之四:万众送“瘟神”

   解放后,党中央十分关心血吸虫的防治工作,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的伟大号召。

1951年成立中共中央血防九人小组,专门领导血防工作。预防血吸虫病的群众运动蓬勃兴起。1953年国务院下文,令各省、市、县都要建立血吸虫病防治机构。湖南省华容县《血防志》记载:“1953年5月,县血吸虫病防治站成立,编制20人,站址设城关镇。”1955年底,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成立。1956年制订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26条明确规定“在七至十二年间消灭血吸虫病”。此后每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血防领导小组几乎都有相关文件下发。

 于基层的各防治机构,则以印发资料、巡回放电影、有线广播、墙报、文艺演唱等形式,将宣传工作做到了田间地头和千家万户。

 治血吸虫病,重点在“防”字。因为患病者的数目再多,若不新增病员,以新中国之力,总有一天能将其“基本治完”。染病者总是在增加,是因为血吸虫孵化的“中间站”本是钉螺,而钉螺又生于野外,“土坷垃里刨食”的数亿农民又必须终日在野外劳作,故如何消灭钉螺便成了防治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但南方十几个省、市、区面积广阔,地貌复杂,要将其每一寸土地都查遍、“刨翻”,绝非易事。毛主席又提出了那句他多次说过的老话:要放手发动群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于是,在当年的“南中国”,针对不同地貌创造出了结合生产围垦荒洲、堵汊、不围而垦、矮围垦种、筑圩蓄水药浸、开新沟填旧沟、修筑“灭螺带”、药杀、火烧、火焰喷杀、药物泥糊和机动喷雾器喷药、拖拉机机耕灭螺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仅择湖南省华容县及江西余江县的几个事例为证:

华容县《血防志》记载:“1958年11月5日,钱粮湖灭螺围挽工程开工,投入劳力18.82万人。至1959年1月13日第一期工程告竣,围挽洞庭外洲有螺面积三十万亩。”当时华容县的总人口也就40来万,投入的劳力数几乎近半,可见该县灭螺的决心之大,亦可想象当年该县的灭螺规模之宏!试想两三百平方公里的荒洲阔野,一夜之间被密如蛛网的“挑土大军”布满,且红旗猎猎,所牵的无数有线广播都“唱”着“灭螺战歌”,那是一种何等壮观的场景!围挽成功后,县里又迅速将血防指挥部迁往新挽,采取各种方法,就地指挥已挽面积的灭螺工作。

华容县《血防志》还记载:“1958年12月8日至28日,全县出动劳力6346人,耕牛3514头,对洞庭湖堤3华里长的外洲进行了垦荒灭螺。20天时间翻耕洲滩5.47万亩。”此段时间与该县当年围挽钱粮湖是“同期”,可见证该县当时参加灭螺的总人数高达19.5万人,占全县人口的一半。

据中共中央血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的有关资料记载:“江西余江县从1956年春至1957年冬,先后为灭螺填掉旧沟347条,全长19万余米,填土一百多万方,开新沟119条,全长11.6万多米,挖土44万多方;扩大耕地面积532亩,改善灌溉面积1500多亩。他们还用铲草积肥、三光灭螺等多种方法,消灭屋基、墙脚、树蔸、石桥缝中的钉螺。经过两年苦战,余江县人民消灭了传染血吸虫病的祸根——钉螺。”这是一场实实在在的“人民战争”!

编辑:曾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