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历史之旅» 不冻港:一把太平洋总管的交椅(一)

不冻港:一把太平洋总管的交椅(一)

不冻港是近代才有的概念。旅顺口处于北纬39度,这里的冬天虽然寒冷,海却因为水深而不冻,在良港并不多见的近代,自然就成了西方人眼里的香饽饽。

19世纪中叶,中国发生了两次鸦片战争,西方舰队每次都来过旅顺口,并且也想在这里留下来。因为清政府在南京跟他们签了一个令人满意的条约,并在南方给他们开了五个可以通商的港口,旅顺口暂时逃过了这一劫。

然而,旅顺口躲得了前面的两次战争,却躲不了后来的两次战争。在后来的两次战争中,旅顺口相继两次失守。

一次是被日本占领。这个小小的岛国想通过挑起甲午战争,跨越万顷波涛,登上满洲大地,继而饮马北京城。在1894年的这场战争中,重金打造的北洋军港几同虚设,日本人没费什么力气,就把他们的太阳旗插在了旅顺口。

另一次是被俄国租借。清政府以为遇到了知己,想不到这个貌似憨厚的邻居,藏了个大心眼儿,甚至把日本都给算计了。甲午战后,俄国人用一把软刀子,不动声色地与德法两国出面干涉,逼日本人还辽东半岛给中国。1897年冬天,俄国却以借港过冬为名,把太平洋第一舰队开进了旅顺口。

相比之下,日本是个岛国,并不缺少不冻港,他们只是把旅顺口当作了走向亚欧大陆的一个跳板。俄国是个横跨欧亚的国家,拥有足够辽阔的大陆,之所以看好旅顺口,就因为它是一个不冻港。

其实,一切都有渊源。在漫长的古港时代,生来就站在岸边的旅顺口,曾以为不论哪个纬度的海,都是这个样子,永远地涌动着,不分冬夏,不舍昼夜。竟不知道将来的某一天,旅顺口会因为自己是不冻港而惹来祸患,更不知道地球北部还有一个北冰洋,虽然也有许多港口,可是在零下几十度的天气里,那片深蓝色的海会凝固成雪一样的白色,在漫长的冬季,人们即使围着炉火,仍然战栗不已。

有人说,越是寒冷之地,越出思想家。那么,俄国的思想家,应该首推亲自缔造了俄国海军的彼得大帝。公元17世纪,这位大帝一心想让自己的舰队与英国和西班牙相媲,却苦于没有一个随时可以出海的港口,即使眼前有一个波罗的海,也满足不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占有欲。于是,他将那双俄罗斯式的忧郁目光向遥远的东方瞄去。

彼时,尽管这位大帝还不知道远东有个旅顺口,可凭他在欧洲隐姓埋名偷学的那点儿地理知识,以及他对哥伦布和麦哲伦们的崇拜,绝对知道俄国海军要想在冬天也能启航,必须向远东的温暖地带出发,在那里寻找一个独属于俄国的出海口。

这就是俄国远东计划的初稿。撰稿者是彼得一世大帝。不止如此,彼得大帝还亲自给这个帝国设计了一个颇有意味的徽章:一只金色的双头鹰,它的双眼分别向两边望去,右面的一只看着西方,左面的一只看着东方。

鹰是极具侵略感的动物。以后,它的姿态就变成了这个国家的姿态。既然领土横跨欧亚大陆,俄国的眼睛就不能只朝着右边看,还要向东方扫射。辽东半岛南端的旅顺口,就这样与遥远的俄国有了勾连。

谁都知道,俄国原本窝居于欧洲大陆东部一个逼仄的地方。在它还很弱小的时候,只是一个四面受阻的内地公国。公元16世纪,当西班牙和葡萄牙人驾船向未知的海洋走去,不甘落后的俄国则在陆地上向远东走来。他们先是试探着翻过了欧亚交界的乌拉尔山,然后一路向东,闯入正在独享原始和寂寞的西伯利亚。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拐点。辽阔的西伯利亚,自此就成了俄国的新大陆。因为这个地理大发现,几个世纪后,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他的政府公告里说,俄国要在黄海岸边建一个西伯利亚最大的码头。在他眼里,西伯利亚的边界,一直抵达黄海之滨的大连湾和旅顺口。

西伯利亚。这是俄语Сибирь的音译。汉语也可以写为鲜卑利亚或者锡伯利亚。顾名思义,这里是鲜卑族和锡伯族的地盘。锡伯族是鲜卑族的后裔,正是这样的族裔关系,这片土地只能叫这个名字:西伯利亚。

当然,西伯利亚后来有过不同的归属,历史变迁亦如沧海桑田。可在世界历史地图上,无论是中国古代北方的民族国家,还是领土勾连了这个地方的其他国家,其国界只要与西伯利亚接壤,划的都是虚线,或出地图边框以外。也许因为,这里是极寒之地,目光短浅的游牧者对它毫无兴趣。

西伯利亚最早的民族国家形态是匈奴。苏武牧羊的故事,就是一个确凿的证据。他所在的北海,即今天的贝加尔湖。这个故事至少说明,匈奴当时的控制范围,已经抵达西伯利亚南部。不过,他们似乎并不喜欢永远待在这种鬼地方,时刻想着打马南下,去阴山以南的草原上放牧,为了释放激情,偶尔给中原添点儿乱 。有记载说,中原的汉民族曾有两次夺取西伯利亚的机会,却因为并不在意而淡然失去。

第一次在汉朝。西汉武帝打败了匈奴,逼其退向漠北;东汉和帝打垮了匈奴,逼其向西逃遁 。这本是占领西伯利亚的大好时刻,朝廷内竟有许多人阻挠,认为漠北不值得珍爱,只修长城防夷族进犯即可。之后,汉朝分崩离析,西伯利亚被鲜卑等北方夷族群雄割据,群雄们也和此前的匈奴一样,无时无刻不想南下。终于有一天,鲜卑人实现了入主中原的梦想,建立了辉煌的北魏,让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南北朝。

另一次是在盛唐。当李姓天子挥兵打败了东突厥,也便拥有了西域和西伯利亚南部大片疆土。然而,唐主并未意识到这是一个扩展版图的契机,而是沉溺于盛世气象和男欢女爱之中。终于有一天,发生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北夷各族再次自立门户,并且回过头将他们的边界向南扩张,让中原的天子睡不成安稳觉。

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用在这里恰如其分。此后,与大宋朝同时存在的辽、金、蒙古,其领土的北缘只是萦绕在西伯利亚南部,而不是西伯利亚中心。或许,他们也厌恶了这里的寒冷,眼睛里紧盯不舍的方向还是中原,那里不但有丝绸和茶叶,而且冬天短暂,花开得很香。

直到元朝,整个西伯利亚才第一次成为一个国家的内地。彼时,成吉思汗的马鞭所指之处,疆域无不归之,向北一直到北冰洋岸边,向东一直到白令海和库页岛。整个西伯利亚,全都成了蒙元帝国的狩猎场。不过,这个帝国最后还是瓦解了,只能与别的夷族们混在一起,游牧于西伯利亚。

公元15世纪,这个地方有了一个正式的名称:西伯利亚汗国。建国者是流落在这片森林里的蒙古族和突厥族。可是,在黑龙江入海口,中国的考古专家发现了一座立于明朝年间的永宁碑,这说明大明王朝的疆土,已抵达东北亚的楚科奇半岛。就时间而言,也是15世纪,那个所谓的西伯利亚汗国,显然只存在了不久就不见了踪影。

只有西伯利亚这片大地还活着,如一个所谓的女人,正在等着下一场不期而至的磨难。

编辑: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