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历史之旅» 不冻港:一把太平洋总管的交椅(三)

不冻港:一把太平洋总管的交椅(三)

我知道,许多清史研究者对康熙大帝非常包容,他们说,与后来的条约相比,《中俄尼布楚条约》还可以接受。理由之一,这个条约曾给中俄边界换得了一百多年的安静。

的确,大乱子都出在一百多年以后。1840年的鸦片战争,给沙皇尼古拉一世提供了可乘之机。1847年,他任命穆拉维约夫为东西伯利亚总督,并授意他放大胆子,继续为完成彼得大帝的远东计划而战斗。以后的日子,穆拉维约夫就在黑龙江上开始搞起了惊险动作。

动作之一:1848年末,他派出了一个海军军官,乘贝加尔号兵船,对黑龙江和库页岛搞军事侦察。这是俄国首次从海上进入黑龙江。在一张照片里,我看到了贝加尔号鼓得满满的两片白帆。

动作之二:1850年,这个海军军官再次来到黑龙江。他不但占领了下游河口附近的中国小镇庙街,还在这里升起了俄国的军旗,并以沙皇的名字,将庙街命名为尼古拉耶夫斯克。尼古拉一世高兴地捋着胡须说:不论在哪里,俄国的旗帜一经升起,就不应当再降下来!

动作之三:1854年,穆拉维约夫拟定了一个武装航行黑龙江计划,这个计划立刻就被尼古拉一世批准。于是,当这支船队在江面上耀武扬威地经过中国的瑷珲城,俄国人还专门画了一张风光速写。

 

俄国在远东的一系列动作,早已被两个欧洲人看在眼里。一个叫马克思的人说: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帮助俄国获得了鞑靼海峡和贝加尔湖之间最富庶的地域。一个叫恩格斯的人说:俄国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当然,此事更引起了整个欧洲的关注。1854年8月29日,由英法海军组成的国际特遣舰队抵达堪察加半岛,吓得俄国海军全部撤入港内。英法海军见俄国海军避而不战,决定转而强攻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军港。翌日,英法战舰向该军港发动了非常凶猛的炮击,炸毁俄军无数门海岸大炮。

欧洲人的行动并不算完。1855年4月,一支更为强大的英法舰队抵达堪察加半岛。这一次,俄军舰队提前就趁着大雾悄悄地撤退了,遭英法舰队再次炮击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只是一座空港。

尽管受到如此巨大的干扰,俄国还是逼着奕山在《中俄瑷珲条约》上签了字。新登基的亚历山大二世沙皇抑制不住高兴,立刻给黑龙江北岸的海兰泡改了名字,叫布拉戈维申斯克,意即报喜之城。因为穆拉维约夫立了头功,亚历山大二世封他为阿穆尔伯爵。不幸的瑷珲城,以血染红了这个新伯爵的帽顶子。

穆拉维约夫所在的阿穆尔,只是俄国设在远东的一个驿站,却并不是最后一站。1860年夏天,俄国人不打一声招呼,就来到了所谓的中俄共管之地海参崴,并给它取了个俄文名字:符拉迪沃斯托克,意即控制东方。可以看出,中国的海参崴早已是远东计划的一部分,一切都在俄国的控制之下。

海参崴面对着日本海,居住者大多是闯关东而来的山东人。胶东方言,把海岸曲折的地方叫崴子。因为这里的海盛产海参,所以就叫海参崴。可是后来的闯关东者,一般不说去海参崴,而说跑崴子。

追溯历史,海参崴自唐代就在中原王朝治下,属于渤海国率宾府旧地。金代归恤品路所辖。元代叫永明城,最受蒙元骑兵宠爱的率宾马,就产自这里。即使在《中俄尼布楚条约》里,海参崴仍是清朝属地。一个《中俄瑷珲条约》,就把它变成了中俄共管。

一个国家的屈辱记忆自此开始,俄国在中国身上割肉变得越来越随意。1860年,俄国刚刚在共管之地海参崴站定,逼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于是,中国彻底失去了乌苏里江以东四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其中包括库页岛和海参崴。彼得大帝的太平洋之梦成为现实,海参崴不但是俄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还有两条商船航线随即开通,一条往返日本的神户和长崎,另一条往返中国的上海。20世纪初,当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线贯通,海参崴更是一跃变成四通八达的东方之城。

十几年前,我去过一次海参崴。站在涅维尔斯基将军纪念碑前,当地的女导游告诉我,这是海参崴第一座纪念碑,建于1897年。她说,这个将军有两大功劳,一是证明萨哈林不是半岛,而是岛屿;二是证明阿穆尔河很深,可以行驶海船。我发现,与中国打过战争交道的日本和俄国,都很有博物馆意识,凡是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凡是与这件事情有关的人,都要通过一种方式让后人记住。海参崴是个年轻的城市,却随处可见与城市历史有关的纪念物。

记得,在海运码头,我看到了一只当年俄国军队登陆时留下的船首,它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景点。在列日那雅大街,我还看到了一幢高大的白色建筑,而它就是俄国19世纪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旧址,在它的前方,矗立了一座造型奇特的纪念碑。自彼得大帝起,俄国所有海上军事要塞都有午时放炮的习惯,海参崴当然也保持了这个传统,每天中午12点鸣炮一次。每年7月最后一个星期日,海参崴更是把俄国海军节过成当地最隆重的节日。

编辑: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