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历史之旅» 博物馆:收藏不变的故事(一)

博物馆:收藏不变的故事(一)

不久前,一位在剑桥访学的女友从英国回来,带着刚刚出版的一本《废墟之上》。书的名字是我帮着想的,给废墟写一本书也是我的建议。她利用假日在英国境内旅行,偶尔就会发现一座半坍或全塌的城堡,它们有的就那么残垣断壁地扔在那里,有的被做成了遗址公园,她一边看一边拍了些照片,再加上极有诗意的文字,发在博客上让我看。我鼓动她说,你可以出本书啊。本来只是一种兴趣,听了我的话,她的脚步就变得急切了起来,一口气访看了十六座废墟,之后就打理成了一本很像样子的书。她说,这是她行走英国的十六个片段。

女友对摄影并不内行,为了拍好那些本来就很美的废墟,借某次回国之机,我还给她请了一位摄影家当老师,教学现场就在我家附近的那个咖啡厅,我陪着她听了一堂速成摄影课。看过这本书里的插图,我完全想象不出这些照片出自一个新手。

这本书在剑桥挺轰动,被摆在咖啡馆的书架上,可惜目前只有中文版。因为看不懂,更吊起了英国人的胃口。英国的废墟,却被一个中国女子废物利用,做成了一本给中国人看的书,如果不出英文版,那就太丢英国人的脸了。于是,她喜滋滋地告诉我,目前,英文版《废墟之上》正在翻译中。

我知道,去剑桥做访问学者之前,女友曾经在大英博物馆当过义工,因为它是世界上室内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凡是馆内展出的文物,她都用目光抚摸了一遍。然后,她便去旷野中流连,于是发现了那些废墟,于是知道了整个英伦半岛是一座露天博物馆,或者说,它是另一座大英博物馆。大美无言,历史如斯。沉潜其中,她觉得自己似乎已回不到当下的生活了。

最近一次见面,我问她现在忙什么,她说,正在做一个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课题,问我有什么建议。我说,我正好要去旅顺博物馆,那里有不少来自丝绸之路的稀世之宝,可以一起去看看。她对旅顺博物馆并不陌生,可她不知道这里有这么珍贵的丝绸之路藏品,顿时就有些按捺不住。一个喜欢博物馆的女人,举止言行都散发着异样的气息。

女友回头问我正在忙什么,我说,我没有能力像你那样满世界逛悠,只好在家门口挖深井,这眼井最深的地方,就是旅顺博物馆。其实,许多年来,只要有人问我,大连最有文化的地方在哪儿,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在旅顺口,问我旅顺口最有文化的地方在哪儿,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在旅顺博物馆。

在我眼里,旅顺博物馆的文化半径,早已超越了大连,超越了东北亚,它所承载的文化重量,在这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始终认为,博物馆建在旅顺口,而且至今仍留在旅顺口,是旅顺口的幸运。因为有它的存在,给这座小城平添了一种优雅和高贵。然而,在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除了专家学者和工作在这里的馆员,有多少人主动把脚步停留在这个空间里呢?

几年前去过一次首尔,那天正好遇上了大周末,在国家美术馆和韩国民俗馆里,无数年轻的妈妈牵着孩子的手,一个厅一个厅安静地看。我当时就想,这个大周末,中国的年轻妈妈们在做什么?她们可能早早就把孩子送到某个补习班或特长班里去了吧?

法国人有一句口头禅:我不在博物馆,就是在去博物馆的路上。在当今的中国,却可能有这样一句口头禅:我不在饭店,就是在去饭店的路上。难道不是吗?中国任何一家博物馆,都没有去饭店喝酒的人多。过于物质的追求,过于喧嚣的生活,已经无法让人们耐住性子,去博物馆享用文化的盛筵,或者说没有多少人保持了看博物馆的习惯,也包括阅读的习惯。文化不被消费,这是文化的悲哀。城市不消费文化,这是城市的悲哀。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我第一次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地方叫博物馆,我也第一次知道,旅顺口有一座历史博物馆,大连有一座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其实是班主任老师的叫法,他大概是怕我们分不清这两个博物馆的性质。时间是1971年暑假,3森林舞会游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选派几个好学生去旅顺口看万忠墓和大狱。班主任老师存了私心,借着这个机会,他还想带我们去看看历史博物馆。他说,这也是你们应该看的东西。

大狱和万忠墓在老市区,博物馆在新市区。中午有一点空隙,老师带我们从老市区步行去了新市区。我的班主任文革前毕业于辽宁师范学院地理系,对旅顺口当然非常熟悉。刚走到太阳沟,他就指着一座漂亮的大楼说,这就是历史博物馆。可是,博物馆那天不开门,大家只好站在博物馆门前的广场上东张西望。于是,我看见了两个奇特的景象,一个是那片松树的形状像绿色的火把,一个是广场上铺的居然是鹅卵石子儿。夏天中午的阳光很强,走在上面我能感觉出烫脚,而且石子儿又滑又硌,越想走得快,越好像在往后退。大家却很高兴,觉得没白来一场,踩石子儿的感觉,就像在做室外游戏。不过,我一直不明白,博物馆为什么关着门。许多年后,读了旅顺博物馆大事记,萦绕在我心里的谜团,终于解开:

1966年6月20日  因文化大革命运动,博物馆停止对外开放。

1966年7月30日  为保护历史文物,将正门前两侧石狮用砖砌封。

1972年3月拆除封砖恢复原貌。

……

1972年5月1日  在关闭六年后,基本陈列重新正式对外开放,当天接待观众7000余人,创历史空前纪录。

80年代初,我在大连上学并留校工作。3森林舞会游戏在夏家河子,坐通勤小火车不几站就可以到终点旅顺口。有一年,趁着五一节放假,我没有回乡下老家,而是带着母亲和小弟去旅顺口游玩。然而,这一次也没去成博物馆,母亲喜欢在街上看风景,只去了胜利塔、友谊塔、白玉山塔,而且每走一个地方,都要跟我和小弟合影。我说,这里有个历史博物馆,咱们去看看吧。母亲说,我看不懂,你自己闲着再去吧。

1992年夏天,陪秦牧和紫风夫妇参观旅顺口,我总算领略了旅顺博物馆的博大精深。也是因为当年所受的教育太单调,曾以为所谓的历史,就是一次一次农民起义。那天,当我紧紧地跟在秦牧和紫风先生身后,一边听着专家的讲解,一边看着馆藏精品,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文物,什么叫外国文物、西域文物、东北文物、大连地方文物。在橱窗里,在展台上,它们物以类而聚,文以地而分,秩序井然,条分缕析,让我狠狠地享受了一场迟来的眼福。

印象最深的是木乃伊。一具男的,一具女的,他们都不算老,因为所在的地方风沙大,气候干燥,尸体还没来得及腐烂,水分就蒸发没了,他们就成了得以保存千古的人干儿。记得,有人介绍说,这些木乃伊来自遥远的新疆,却不告诉它们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彼时,中国的开放还很节制,旅顺口更是敏感地带。

如今敢在女友面前夸口,也是因为馆长和副馆长都是我的老朋友。据我所知,近些年来,在他们的精心营造下,博物馆不断地策划富有特色的藏品展,不断地与国内外同行搞交流,不断地编书出书,在业内极负盛名,不久前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有了这样的身份和尊严,与参观者多寡已经没 有多大关系。

以前每次来馆,馆长都要向我炫耀几样珍宝,包括他主持出版的新书。见我带来了一张陌生面孔,而且是一位要看丝绸之路的女士,他的职业敏感马上就来了,这可是将近百年的老馆啊,你们想看的东西如何如何独家啊,想看什么,不要着急,一定要慢慢看啊。

 

他说的没错,博物馆是个不着急的地方,一个需要慢慢看的地方。慢,既是它的一种姿态,也是它的一种表达方式。看世界的角度,认知事物的入径,都要在慢里一点一点寻找,一点一点熟悉。

那天,我和女友在博物馆待了许久。这里远离嘈杂,不见纷争,隔着橱窗,看一件一件静物般摆放在那里的藏品,心也随之清澈如潭。

编辑:张琦